October 29, 2023

赴筵,还是推辞?- Oct 29 2023

Preacher: James Li Series: The Gospel of Luke 路加福音 Scripture: Luke 14:15–24

14:16-17 耶稣对他说:“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

  • 在古代的中东社会里,如果一个人要举办的筵席,主人会先向客人发出邀请,客人答应之后,主人再开始准备筵席。等到一切都预备好了,筵席就要开始了,他会派人再去请一次。比如我们读以斯帖记的时候,王后以斯帖邀请亚哈随鲁王和哈曼第二天参加她所准备的筵席,等到筵席准备好了,时间也到了,王后以斯帖又派太监去告诉哈曼快来参加筵席。在这个比喻中,有位家主摆设大筵席,他在事前已经邀请了很多客人,而且这些人都是答应了是要来参加的。因此,主人就精心地筹划、准备了充足的食物,现在样样都齐备了,可以派仆人出去发出第二次的邀请,让宾客前来享用这个大筵席了。

    • 这样的做法我们并不完全陌生,如果我们身边有人举办一个非常隆重的宴会,通常会提前向客人发出请帖,现在我们有智能手机了,我们很可能是收到一个电邮,请我们把这个时间预留出来,并回复主办方会有几位家人一起来参加。然后招待宴会的主人根据参加宴会的人数开始准备。往往在宴会当天的时候,我们会再次收到一个提醒的通知,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到了,宴会就要开始了。这是何等喜乐的场合!主人精心地准备了这场盛大的筵席,他要款待前来参加的宾客,让大家尽情享受这一切的丰富。

      • 让我来问大家,如果有一场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宴会,你会如何安排这个的时间呢?你一定会在日历表上把这天的时间特别预留出来,不会再做任何其它的安排。如果你的客户要与你约这个时间,你会对客户说,对不起,这天有我的家人要举办婚礼,我们是否可以改个时间见面呢?或者你与配偶有结婚纪念日的聚餐,感恩节家庭聚餐,圣诞节或者新年的庆祝,你已经定好了聚餐的时间,这个时间不会再安排去购物、去割草坪、去忙其他的杂事,好能够为这个聚餐留出最精致的时间。

        • 在这个比喻中,主人已经发出了邀请,宾客也都已经答应了。但是当这天来临的时候,发什么什么事情呢?下面我要来讲第二点——人们却找出各种理由推辞

14:18-20 众人一口同音地推辞。头一个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 又有一个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你准我辞了。” 又有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些说辞。第一个说他要去看看刚买的一块地。有没有人购买土地的时候连看都不看,直接就付钱购买呢?很明显这是违背常理的,人们往往都是先看好了土地,一切都妥当了,最后才会付钱购买。这个人给出的理由是,我买了土地,我必须去看看。即便这是真的,这块土地已经买到了,你哪天去看都是一样的,不是必须在筵席的当天去看。因此,第一个人根本没有紧急的事情。

    • 第二个人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牛在古代农业社会里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耕种、用于拉车,有谁在买牛之前不先拉出来溜溜试试呢。这头牛正值壮年、还是老牛呢?这头牛倔强、还是驯服呢?一定要试好了,才会下单购买。这个人说,我买了五对牛,这是一笔很大的交易,我现在要去试试。即便这是真的,这些牛已经买到了,已经是你的了,无论哪天去试都是同样的牛,也不是必须今天去试牛啊。第二个人也没有紧急的事情。

      • 第三个说,我刚刚结婚,我才娶了妻。这算什么理由呢?这又不是征招他,让他上前线去打仗,这是在邀请他参加筵席。但这个人以自己刚刚娶了妻子为由,说自己不能去了。

        • 这些人给出的理由都非常荒谬。主人已经提前发出了邀请,而且这些人也都答应会来参加筵席。这个筵席的时间是已经提前约定好了。如果他们真的安排在这天要去看土地、要在这天试试牛、要在这天与妻子在一起,那么这说明他们压根就没把这个筵席放在心上,没有把这个家主的邀请当回事。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去参加这个筵席,他们一口同音地推辞,找了些听上去都不着调的理由。总之,这个筵席他们都不去参加。大筵席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先前所邀请的人都一口同音的推辞了,接下来会发生怎么办呢?

  • 14:21 那仆人回来,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家主就动怒,对仆人说:“快出去,到城里大街小巷,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 仆人说:“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还有空座。” 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去道路上和篱笆那里,勉强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 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偿我的筵席。

    • 主耶稣讲的这个比喻是有旧约圣经的背景的。我们知道圣经中很明显的一个教导就是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堕落败坏的世界、这是因着亚当夏娃的犯罪而被玷污的、大大出了问题、极不正常的世界。上帝赐给我们一个盼望,就是有一天他要让这黑白颠倒的世界再次翻转过来,他要实行公义的审判、他要铲除一切的邪恶,并且万物都要被更新,那将会是完满的新天新地。当圣经在描述这个人类历史的终点、这个荣耀的时刻的时候,是让我们看到一个画面,这是盛大的筵席。比如在以赛亚书25:6-8 是这样描写:“6 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cheng)清的陈酒,设摆筵席... 8他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耻,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

    • 带着这个背景让我们再来思考这个比喻,你是不是觉得这些内容有些熟悉了。上帝所应许给我们的救主耶稣,已经来到了世上,他走遍各城各乡,宣讲天国的道理,但是人们找出各种的理由拒绝祂,有的人藐视他说——祂不就是拿撒勒人吗?他不正是木匠的儿子吗?甚至有人污蔑说祂是靠着鬼王赶鬼。反而是贫穷人认出了他是坐在宝座上的君王、瞎眼的人看到了他是大卫的子孙、残废的和瘸腿的人蒙了耶稣的怜悯和医治。在以色列以外的迦南的妇人对耶稣是大有信心。

      • 以色列百姓早已经与上帝立约,但是如今却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耶稣的救恩。他们有太多看上去更重要的事情,他们要去看土地,要置办产业;他们要去试试牛,要经营事业;他们刚娶了妻子,要享受生活。但是,你要知道,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没有任何事情,比接受上帝国度的邀请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一个人是走向永生、还是沉沦灭亡,全部都在于对这个邀请的回应。

当我们读到这个比喻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些人怎么这么愚昧呢?筵席已经准备好了,主人已经发出邀请,为什么他们却找出各种荒唐的理由推辞呢?最后我想让我们共同来思考——我们与这些受邀请的人在多大程度上相似呢?

  • 这些被邀请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宣称自己要赴筵席,但是没有人真正地采取行动。或许你曾经宣称要委身基督,要让耶稣在你的生命中作你的主人,居于首要的位置,但是你是不是常常将次要的事情、将这世上各样的忙碌,放在比上帝耶稣更重要的位置上呢?当代福音派中非常著名的布道家——葛培理(Bill Graham),一生都在从事福音布道。他呼召人们跟随耶稣,作耶稣的门徒,在他晚年的时候他指出说,有太多人轻率地做出承诺,那些回应了呼召走到台前的人,真正在跟随耶稣的寥寥无几。有些学者作跟踪调查,发现在所有做决志祷告的人中,只有6%的人在随后一年中有生活的改变。2013 年 10 月葛培理牧师在接受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杂志的采访时这样说:  在我临近 95 周岁生日之际,我里面有个负担,就是要写一本书,专门谈论肆虐泛滥的 “轻信主义”(easy believism)。这种盛行于今日的思潮认为,只要有人相信上帝,并积极行善,他们就一定能进天国。人们轻信一个对你不作任何要求的上帝,但这并不是圣经中的上帝。撒旦狡猾地误导人们,在人的耳边低声诱惑,让人们以为相信耶稣基督并不需要生命的更新转变,这是撒旦的谎言。若有人告诉你说,你不需要任何牺牲就可以拥有基督,这是撒旦的欺骗。

    • 只是在嘴上承认自己是基督徒,但是却从来没有跟随耶稣的人,这样的人在《天路历程》这本书里被称为是“差不多”基督徒,或者在当代被称为不冷不热的基督徒。他们都作出承诺要来参加筵席,但是却找出各种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拒绝。其实从圣经来看,从来不存在不冷不热的基督徒,要么是作耶稣的门徒,爱耶稣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因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耶稣的门徒”,要么压根就不是耶稣的门徒,从一开始就没有跟随耶稣。不冷不热的基督徒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狂热的爱》Francis Chan (弗朗西斯·陈) 作出了15点的总结,大家想听一听吗?请不要对号入座,不要去想别人,要反思我们自己:

1. 他们稳定参加聚会。因他们相信好基督徒理当如此,于是他们便如此行了。

2. 他们会奉献金钱给教会和慈善团体,只要奉献的数量与维持他们目前的生活水准不冲突便可。

3. 当遇到冲突时,他们会选择一般人能接受的方式,而不是选择正确的方式。他们希望自己可以融入教会和世界;他们比较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反而不在乎神如何看他们。

4. 他们并非真的想从罪里被拯救出来;他们只想从罪的惩罚中被拯救出来。他们并非发自内心恨恶罪,也不会因为犯罪而感到难过;只有在上帝要因着罪惩罚他们时才感到难过。他们并不真的相信,耶稣赐予他们的新生命比先前那个有罪的生命更美好。

5. 他们听到那些热心的基督徒为基督做的事情时,内心非常受感动,但仅此而已。他们不会有任何行动,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宗教狂热份子”才会做这些事,一般人不会。他们视耶稣对跟随者所做的要求为“极端”。

6. 他们很少与邻居,同事或朋友分享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不想被人拒绝,也不希望别人会因为谈话内容而感到不舒服。

7. 他们拿自己的道德观和“良善”与这个世界相比,他们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够了。他们可能真的不像一般人那样常常喝酒或说脏话,但除此之外,他们与非基督徒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8. 他们说他们爱耶稣,但在实际上,耶稣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罢了;他们分出一点时间,金钱及思想给耶稣,所以耶稣无法完全掌管他们的生命。

9. 他们爱神,但非尽心,尽性,尽力的爱祂。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确很努力地爱神,只不过那种全人的奉献不太可能发生在一般人身上,只会发生在牧师,宣教士和宗教狂热份子身上。

10. 他们也爱人,但不像爱自己那么多。基本上,他们爱的对象是那些可以同样用爱来回报他们的人。他们无法去爱那些不能回报他们的人,更别说那些他们不喜欢的人,或对他们不好的人。他们对所爱的对象有高度选择性,而且通常也有附带条件。

11. 他们不只服事神,也服事人。但至于要付出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则看自己的情况愿意付出多少而定。他们会做某些服事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  不要让自己有太重的罪恶感。

12. 他们花很多时间思考地上的生活,而较少时间在天上永生的事上。

13. 他们为舒适的生活感谢神,却较少想到尽力去帮助穷人。

14. 他们注意自身的安全和保障,无法为神做任何牺牲或冒险。他们也庆幸自己年轻时就信主受洗,因此感觉很有安全感。

15. 他们不需要凭信心生活,因为他们早已为自己的生活做了妥善的安排与规划。即便生活出现不可预测的意外,他们也不需要为生活而依靠神。

  • 弟兄姊妹们,在这个轻信主义的时代里,充满了口里承认,也说自己“心里相信”的基督徒,但是面对耶稣的呼召,在跟随主的这条道路上,却迟迟不愿采取行动。这样的不冷不热的基督徒很多,不要让我们将这样的基督徒生活当作是正常的,要知道拥挤耶稣的人很多,但真正在跟随他的很少。盼望上帝特别怜悯我们,让我们放下各种次要的事情、弃绝各种荒谬的借口,要知道在我们生命中,再没有什么事情,比行在上帝的国度中,比加入这场盛大的筵席更重要的了!

other sermons in this 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