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t an Altar for the Lord 为耶和华筑一座坛

negev-ein-avdat

  • 你还记得当初来美国刚下飞机的情形吗?自己手里提着两个行李箱,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刚开始到这里,有的是求学、有的是打工,由于钱包是扁的,到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精打细算,甚至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渐渐地,在这里生活稳定了,上学也毕业了,有的在职场上做到了很高的职位。甚至有人分享说,我现在每年向政府报税,比我刚参加工作时的全年收入还要多。在美国什么都有了,美国梦也实现了,有人已经得到了所追求的一切,但是我的内心为什么喜乐不起来呢?为什么我生命中没有因此感到满足呢?
    • 什么是你的美国梦呢?在你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你开始停下来思考,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追求这些呢?我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工作、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可以住大房子、可以去度假享受。” 在台湾学园传道会有位宣教士——冯志梅,她在非常优越的家庭里成长,很多人去夏威夷度假,他们家就住在夏威夷,而且是在夏威夷依山傍海的大房子里,打开窗户就是夏威夷岛最漂亮的风景。但是她有一天却反问自己:“我为什么生活在这里?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 英国作家C.S.路易斯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有一个渴望,不是这世间所能满足的,最可能的解释是,我们的存在是为了另一世界。 ” 鱼儿从来不会觉得在水里太湿了,仙人掌也不会觉得沙漠地里太干了,因为它们的存在就是为这那样的环境。但是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即便是努力拼搏、追求、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住在最漂亮的房子里,拥有所有人都羡慕的生活,但为什么依然觉得虚空呢?因为我们的存在是不是为着这个世界,而是为着另一个国度——这是属于上帝的国度。
  • 当我们回到圣经,来认识我们人起初的被上帝所造,唯有人是按着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上帝让我们人管理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地上一切爬行的走兽。圣经让我们看到——上帝是主人,我们是管家,上帝拥有这一切,我们是在上帝的国度中,被上帝委派,做这些事情的。但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悖逆,人要篡夺上帝的位置,人要变得像上帝一样,人自己要作上帝。结果,人不但没有成为上帝,还从原初完美的受造的地位,堕落败坏了,从此死就成为众人的结局。
    • 在创世记第三章之后,我们看到人类不断地反叛上帝,以该隐的后裔作为代表,他们不要上帝的保护,他们自己要建造城池、打造铜铁利器、人们用暴力的手段、残忍地杀戮、无休止地报复,及至仅仅过了一千多年,到了挪亚的时候,耶和华上帝看到世界满了强暴,人们所行的尽都是邪恶,于是上帝就用洪水洁净整个大地。但是在大洪水之后,人们继续反叛上帝,他们迁到东边的示拿地,在那里建造巴别塔,这次全世界都要联合起来,共同抗拒上帝。
      • 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这是背叛了上帝的世界。如果政府官员随意挪移公款,我们说这是贪污,因为这些钱不是属于他的,仅仅是委托他保管的;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贪污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些钱财是我们的、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圣经告诉我们,即便是我们得货财的能力也是上帝给的,上帝是主人,但人们随意挪用上帝交给我们的财富;如果公司的现金保管按着自己所喜好的使用钱财,我们会说这是犯罪行为,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这个世代的文化就是“Just Do It”,只要你喜欢,随便去做。人们都是按着自己所喜好的去行。
  • 上帝——这位公义的君王——要从反叛者的手中,重新恢复他的国度。他要如何做呢?我在费城读书期间的时候,买了一辆二手车,开了没多久,这辆车的发动机开始出现异响,于是我找修车店诊断,他们都建议说这个需要大修,最好去这个品牌的代理商那里,他们有更专业的技术可以修理。我把车开到修车店,他们估算了修理发动机的费用,总共的开销比这个车本身还多,而且还不能够保证绝对能修好,最终的开销可能会更大。让我这样来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如何决定?你会保留这个车子,把它修好;还是放弃这个车子,重新再买一辆呢?
    • 当然是再买一辆。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出了问题,放弃它、毁灭它、重新再造一个世界,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福音就是,上帝没有放弃这个背叛的世界,上帝要修理这部车子,上帝要恢复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直到它再次成为上帝公义掌权的国度。上帝的计划就是,正如同在创世记第三章15节,女人的后裔要打伤蛇的头,这位所应许的女人后裔,他要彻底击败以蛇作为代表的反叛上帝的势力。在我们人类的家谱当中,出于上帝主权的恩典,上帝无条件地拣选了一个不起眼的群体,在他们的身上开始恢复上帝的国度——在亚当的儿子当中,我们看到塞特这个族裔求告耶和华的名;在大洪水的时候,是挪亚与神同行,带领他的家人顺服神;挪亚的三个儿子中,有闪、含、雅弗,上帝在闪的后代中,拣选了亚伯拉罕。上帝在这些人身上恢复祂的国度。这就是我们所读这段经文的整个大的背景。
      • 在巴别塔事件中,人们四散在全世界各地。在这所有的世人当中,上帝呼召亚伯兰(后来上帝给他改名字叫亚伯拉罕),上帝为什么会在茫茫人海中拣选了亚伯兰呢?有一本书,名字叫《The Chosen》中文翻译为《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这本书对美国大学传统的三巨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入学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录取标准,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变迁,人们对“才华”的定义也会不同,因此他们的录取标准也随之改变。但无论如何,他们总是将最有才华的学生筛选出来。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这些学校没有拣选的自由,他们都是在给定的限制下,将满足条件的人挑选出来而已。
        • 这是上帝拣选人的方式吗?当我们说上帝的拣选是无条件的、上帝的拣选是绝对自由的,这就意味着上帝拣选的标准不是根据我们的优秀、才华、或任何让我们比他人更优越的条件,而是单单根据他主权的恩典。因为从人的标准来看,亚伯拉罕无论如何都不符合条件。让我们回到经文来看:
  • 11:27 “他拉的后代记在下面:他拉生亚伯兰、拿鹤、哈兰。哈兰生罗得。哈兰死在迦勒底的吾尔。” 亚伯兰是来自迦勒底的吾尔,就是今天的伊拉克。根据考古挖掘,这座城市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波斯湾的入海口附近,迦勒底的吾尔有着巨大的神庙,约书亚记24:2-3 这样记载,“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古时你们的列祖,就是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侍奉别神,我将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从大河那边带来...”
    • 是上帝将亚伯拉罕从迦勒底的吾尔、从拜偶像的人群中分别出来。当他还住在大河那边侍奉别神的时候,上帝将亚伯拉罕从大河那边带来。在亚伯兰回应上帝之前,上帝已经采取行动。生活在19世界的英国的司布真牧师,有天他被圣灵大大光照,他的内心不断地拷问,你为什么成为基督的门徒了呢?因为我读圣经啊!你为什么会打开圣经阅读呢?因为我祷告寻求上帝啊!你为什么会祷告寻求上帝呢?...这样的问题不断在捶打他的心灵,就好像洋葱一层一层地被剥开,最终司布真在上帝面前承认说,是上帝在茫茫人海中拣选了他。上帝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表面现象的终极因,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依靠祂、也是归于祂。
      • 再者,让我们看到,在这条救赎脉络的延续中,就是一代一代要延续,直到女人的后裔要到来的这段历史时期,亚伯兰绝对不是够格的人选,因为亚伯兰没有孩子,他的妻子不能生育。11:29-30 “亚伯兰、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拿鹤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撒莱不生育,没有孩子。” 在圣经的族谱当中,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接续,挪亚有三个儿子,但是亚伯兰是没有未来的,他都已经年纪老迈了,在世上这都是被人看不上的。无论如何,他都算不上够格的人选。
        •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上帝的呼召临到了亚伯拉罕。
  • 12:1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们生活在美国——全世界各种族群的大熔炉、也是有着巨大人口流动的国家(在美国生活,人们一生平均搬家11次)——已经很难感受到举家搬迁有什么困难。在古代的中东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很类似,人们有着很强的安土重迁的思想,人们的身份、所从事的职业、生活、都是牢牢地依附在固定的族群当中,你是理发匠的儿子,你长大后也是理发匠,往往是子承父业;你在社会上的身份是与整个家族绑定的。一旦你离开了本地、本族、父家,没有人会认识你,你就什么都不是。
    • 也因此只有两个情况人们才会迁徙。一种是遇到严重的天灾人祸,在本地实在没有出路了,人们要逃难,才会被迫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只要有一丝的希望,人们还是会留在自己的故土——中国电影1942河南饥荒。圣经中我们也看到雅各全家迁往埃及居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战争,统治者为了镇压被统治的地区,把以色列人掳掠到巴比伦,被流放在陌生的土地上。但是亚伯拉罕离开本地、本族、父家,既不是因为要逃避饥荒,也不是因为战乱被流放。而是出于永生上帝的呼召,上帝要让亚伯兰在祂所指示的土地上开始敬拜独一真神的生活。
      • 在迦勒底的吾尔,是人们敬拜月亮神(Sin)的中心,挖掘出来的巨大的神庙,就是人们用砖头建造的高塔,这是整座城市最宏伟的建筑,整个人群的中心所在,就是祭拜月亮的。这是亚伯兰所生活的世代的主流文化,上帝呼召他,要让他分别出来。
  • 你如何看待我们所生活的世代呢?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我们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的程度。让我这样来对比,很多时候,当我们去看中世纪的历史,人们在谈论针尖上能站立多少的天使,我们会嘲笑他们谈论这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其实,有没有价值就在于你看重的是什么。欧洲现在还保留了很多的哥特式大教堂,人们花费几百年的时间,一代又一代地建造它,这些大教堂的建筑师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见到它的,这个教堂是整个城市的中心,这个教堂是整个城市的坐标,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就是围绕上帝展开的,敬拜上帝是这座城市、这个群体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出生之后在教堂接受洗礼、有认知能力的时候在教堂忏悔、成人之后在教堂结婚、最后在教堂举行丧礼聚会,而且坟墓也是在教堂的旁边。这座敬拜上帝的教堂就是整个城市生活的中心。
    • 但是什么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心,什么是它的地标性建筑呢?在某些高度集权的社会,可能这些建筑物是政府办公大楼,而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就是它的中央商业区CBD。人们的所思所想基本上都是围绕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标普500指数涨到了多少,在哪里投资房子、把孩子送到哪里上学、去哪里度假旅游享受、退休后到哪里养老。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谈论这些,而是说当人们将这些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些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的时候,就是以别神取代了耶和华上帝。这些偶像崇拜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就是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在这样的思潮之下,很多曾经辉煌的大教堂,会友的人数寥寥无几,甚至都关闭了。
      • 布列松拍的一部电影,叫做《一个乡村牧师的日记》,改编自一位法国作家的小说。它里面讲,一位青年牧师,来到法国的一个小村庄,他带着一颗”为主大发热心“的心,要来拯救灵魂。但是在这小地方,他不断看见众人以及自己心中的忧伤,看见那个实际的状况,看见没有人真的渴慕灵魂的得救,看见没有人真的爱慕神福音的真理,看见教会是如此的艰难,看到他的讲道和他侍奉的收益是如此的微小,看到人们心中的肤浅、顽固和对世俗生活的热爱,看见在我们心中生长出的一切邪恶的温床……他感到非常痛苦,只好在日记当中向神来呼求。
        • 盼望我们华人恩约教会在这个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高度崇拜的社会中,成为一个被上帝分别出来的群体。可能你会遇到这样的人,很多年前他就说自己成为基督徒,而且还担任教会的同工,然后他告诉你说,没有人真正在乎信仰,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人们根本不会行圣经所教导的,没必要在信仰上那么认真,随大溜跟着信就够了!你有没有看到,这是很多当代教会信徒的信念和认知。求神帮助我们,让恩约教会在这个世代中成为一间离开本地、本族、父家的教会。
  • 蒙神呼召只是亚伯兰新的起点,他离开迦勒底的吾尔,来到了迦南地。经文两次记载说亚伯兰筑坛,11:7 “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11:8 “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 大家还记得在这之前也有人筑坛吗,以及也有人求告耶和华的名吗?挪亚出了方舟就筑坛献祭,这是将整个被洪水洁净后的大地献给耶和华;塞特的后裔以挪士求告耶和华的名,这是在宣告耶和华的主权。
    • 而亚伯兰进入到迦南地,他为耶和华筑坛,这是在宣告这里是上帝掌权的国度。上帝的国要在迦南地这里开始恢复,直到全地都被恢复再次成为上帝的国。创世记12:3 上帝应许亚伯兰:“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上帝的公义和公平在这里要被宣扬出来,他的慈爱和诚实要被人们看到,地上的万族都要因着认识耶和华上帝而蒙福!当那位女人的后裔——我主耶稣基督来到的时候——他是上帝国度的君王,差派使徒所代表的教会,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 因此,每天我们都是带着一个盼望,而且这是确凿的盼望,正如同启示录11:15让我们看到的,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Aboutby James Li

"Gospel People" means that we understand the good news about Jesus. The bad news is that we have all blown it and we are very aware that none of us is perfect (Ros that Jesus lived a perfect life, died a sinless death, and rose from the grave as a free gift for us (1 Corinthians 15:1-8). Every day is Christmas and the "present" is forgiveness.

Author Profi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