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教会的家庭探访

家庭探访01_meitu_4-1050x525

文/彼得·德荣(Peter Y. De Jong)   译/和卫    校/梁曙东

上篇:家庭探访的价值

当我们去看望基督徒家庭——这个一切事物都围绕着信仰而展开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人围坐在壁炉或餐桌旁,远离周遭世界和其中的喧嚣,由他们自己中间的一位牧者所带领。因着爱的纽带,他们联结成一体:由同一份收入而得衣食,共同享有同一产业,在生活中同甘共苦,悲伤苦难一同经历,也因同一份将来的盼望与福份而同得激励。在这样的生活场景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鲜活地体现在每一天,赐给人当天所需的恩典和福祉——它开启每一天,正如黎明宣告清晨到来一样。信仰将属天的感恩和餐桌旁的欢乐融合在一起,把神同在的喜乐感受融入家庭一切的工作和氛围当中。而在一天结束之时,信仰也让人安寝无忧。所以,对一个家庭来说,信仰就是生命,可谓是生命中的生命;如果持之以恒予以遵守,就成为家庭存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会感受到,合宜的家庭不可能是别的样子。(霍勒斯·布什内尔,《基督徒的养育》,Horace Bushnell, Christian Nurture

虽然反对家庭探访的理由有各式各样,但在我们教会,我们终于了解并爱上了这种实践。只要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家庭探访,就能体现出其固有的重大属灵价值。如果我们完全忽视,或者开展时漫不经心,便会让自己陷入极度贫乏的状态。

我们坚信,当长老团殷切地努力实践这一呼召时,属灵祝福不仅会大大地临到教会成员,也会恩泽众长老自己。

对长老们来说

1、家庭探访对于教会长老们的第一个好处,是殷勤开展这一实践有助于了解主所交托给他们的群羊的灵命状况。

许多有经验的长老都会欢喜地见证这话的真实。特别是在像我们这种会众较多,且有成员不时地加入和离开的教会,有种危险是只有牧师认识归属教会的人。鉴于牧师随时会被呼召去参与其他领域的服事,长老们就需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教会成员的需求,这对于教会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牧师忙不过来的情况,长老们就一定要开展许多本属于牧师的工作。如果长老团成员能够提前熟悉各个家庭的景况,他们拜访病友以及缺勤者时,工作就会容易得多。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件事情的起因,那么许多看起来令人困惑的情况便根本上不算是问题。长老越是了解教会成员的属灵景况,就越能给出智慧的基督教辅导。此外,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将教会的挑战向下一任牧师交待清楚。

2、时常带着祷告的心开展这项事工,长老团便也能知晓,在他们权柄之下的信徒是否正因着使用蒙恩之道而灵命成长。

群羊的监督不仅需要知道他们的成员是否积极上教会,还必须了解他们是否获得属灵祝福。

当然,这并不是说,牧者和长老们必须迎合会众喜好,以此规范他们的工作。这样做只会拉低他们身为基督教会职事的属灵尊严。在耶稣的时代,很多人追随耶稣纯粹是为了吃饼得饱。一旦觉得耶稣的话甚难,或很奥秘,他们就立即离弃了祂。所以,可以适用于这里的一条原则是:会众不喜欢的,通常就是他们所需要的。

因此,神的话是否正在挑战会众的生命,并且切实影响他们,结出美好的果子,这应成为接受按立的圣职人员最大的关切。家庭探访时最能获得这种信息,长老团开会时应带着与会众互为肢体的心,坦诚和自由交流这信息,把它当作拓展福音事工的关注议题。

3、同样,这样的探访可以给予长老们开展亟需的预防性事工的机会。

如此带来的果效是,神的子民公然背离福音原则的情形会越来越少。在属灵工作中,无论什么时候,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因此,面对家庭探访所能提供的机会,我们不可轻忽待之,因为借此机会,可以指出信徒肉体的软弱,并且鼓励他们“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4)。

这一方式与恐吓人们过圣洁生活截然不同。恐吓只会徒劳无功,而真正在恩典里的长进,是圣灵在信徒内心动工而生发的。然而,通过智慧和良善的言语,那些一度在人心里休眠的属灵渴慕能被再度点燃,被挑旺成为光明纯洁的火焰,彰显神的荣耀和基督教会的美名。

4、我们还应该铭记,此类的探访还能促进信徒之间的合一。

今天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人们总是轻忽地忘记了我们依旧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虽然每个人的呼召不同,但是我们彼此委身,互相造就,正如保罗在给哥林多信徒的信中写到:“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林前14:12)

如果长老们能够忠心履行他们的神圣职责,那么会众之间诸多的小困难和误解就可以及早得到解决。此类问题在严重到必须要长老团采取行动之前,就能够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避免更多的不和与纷争。当到了必须实行教会惩戒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往往已经无法圆满解决。而长老家庭探访时,能清楚看到成员之间的彼此不和。这时,长老们可以指出马太福音第18章的原则,阻止这件事情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便能彰显出神属灵家庭里弟兄姐妹彼此和睦同居的美好画面。圣灵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大能地运行神的话,在祂持之以恒的帮助下,便可以有效地铲除教会中的绊脚石。

5、最后,这一实践能够帮助长老们实际彰显基督徒互助互爱的精神。

他们承担的职责是为了彼此牧养,所以,那些被呼召担任圣职的人应当铭记,我们的救主在最后晚餐时给门徒树立的榜样。当时,在给门徒们洗完脚之后,主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得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13:12-17)如果可以竭力遵守这里清楚明确的命令,就可以有效地去除所有长老心中论断和自义的想法。因此,在他们履行属灵职责时,就能记得要彰显那位群羊的大牧人,即我们救主祂自己的样式。

对会众而言

开展家庭探访,不仅于长老有益,信徒也能受益良多。通过家庭探访,他们能够经历到自己的信心得到坚立,爱心得以增长。

1、首先,作为永生神教会的成员,他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讨论关乎属灵生命之事的价值。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过分看重娱乐休闲,属灵的事情经常被属世和物质的利益所蒙蔽。因此,我们在这里必须要强调属灵事宜。许多人都意识到,在彼此讨论这些极为重要的事情时,竟然难以开口。现今的问题,不仅是人们不愿意讨论今天普遍存在的属灵难题和挑战,还包括许多教会成员很少见证救恩的喜乐,而这原该是他们的本份。很显然,我们已经忘记了彼此造就的重要性。太多时候,我们将这一职责完全交给牧者的宣讲。

然而,我们只要随便翻开新约粗略一读,就能发现,这应该是全体会众的责任。也许,许多人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基督徒团契生活——与主相交和与祂子民团契——缺乏清晰认识的一个首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愿意讨论此类事情。他们抱怨说,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认信太过于艰难。事实上,我们所有人在一开始都会觉得困难。但是,信徒越是经常用合适的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盼望,就越能发现,为神的恩典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彰显的能力作见证,会变得越容易。为了激励信徒,开展家庭探访的牧者必须小心,不要全程都是自己在说话。家庭探访绝对不是长老或者牧者一个人讲论什么是基督徒人生。

2、更重要的是,家庭探访能够建造会众对教会领袖的信任。

长老们的职责绝不是轻松愉悦的。如果他们热心于保持教会纯洁,就会面临诸多问题。他们的决定常会遭到无情的批评,长老团的行为会被误解,从而使许多教会失去了在真道中合一的祝福。如果长老团和会众能够保持紧密联系,诸多类似的问题会得以避免。

虽然长老们首先要因着自己的行为向教会的元首和君王交帐,但我们也不应忘记,长老们都是由会众选举所印证的,因此应该能向会众清晰交代自己的工作,因为会众有权获取这些信息。如果成员只有在公众崇拜的时候,才能看到长老履行正式的职分,那么双方之间就有可能滋生怀疑和误解。

3、长老们在家庭探访时开展的预防性工作,可以帮助信徒活出更表里如一的基督徒生活。

有些时候,神的子民在完全意识到撒但在他们面前撒下网罗之前,就已经陷入严重的罪中。具体的罪控制他们生活的时间越长,他们的心就会变得越刚硬,帮助他们脱离这罪恶就会越难。许多人做见证说,长老们善意的提醒和热切的祷告,极大帮助了他们脱离那恶者的网罗,帮助他们重新与神有蒙福的相交。

4、家庭探访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进一步了解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有时候,要想看清福音对我们每天生活的影响,会非常困难。虽然话语是传递思想的奇妙工具,但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因此,对于大多数成员来说清楚的事情,绝非人人都一清二楚。保罗对米利都的长老们提到他挨家挨户探访,公开教导神国的事。(参徒20:20)虽然今天的具体形式可能会不一样,因为我们有了固定建立的教会,但是教会依然需要牧者在成员的家里开展教导。

5、最后,通过家庭探访与家庭保持联系,长老们可以切实劝诫信徒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谨记基督徒家庭和睦同居的美好理想。

我们的子民需要重复听到对他个人的提醒,这一点已无需证明。

构成教会的家庭有多坚固,教会就多坚固。我们在新约圣经可以看到,教会在几个家庭中聚会的美好画面。虽然此类安排在今天不太现实,也有着很大危险,但是我们绝不能忘记,在理想情况下,每一个基督徒家庭都是一家微型教会。看到神的恩典一代代流传,祖父母、父母和孩子们在同一位神——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面前屈膝,以同一位天上的救主为乐,并且经历同一位圣灵施恩的作为,人享有的祝福就是再大不过了。当保罗给提摩太写信时,他提到“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心里”(提后1:5)时,他是多么喜乐!

基督徒家庭对于个体信徒生命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我们对于信仰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家庭敬拜的时刻。我们孩童时是偎依在母亲膝旁第一次学会向神祷告。在那里,我们第一次听到关乎圣洁福音和拯救之道的故事。通常情况下,最为坚定和甜美的基督徒生活,最早也是在最属灵的家庭里并由这家庭所塑造。我们的神是与人立约的神。祂对孩子们恩典满溢的应许,将我们置于教导他们敬畏神和遵守祂诫命的神圣职责之下。这并不仅仅是健全的心理学,更首先是良好的经文的教导。

希望长老们永不疲倦地向孩童和父母指出他们的特权和职责。整本圣经都在清晰教导,一个真正圣洁的家庭是多么重要。因此,当我们的家庭被神圣福音的原则充满时,教会的未来也会变得安全。

仅就帮助信徒在头脑和心里,铭记一个真正以神为中心的家庭的理想而言,探访的价值就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了!

下篇:家庭探访的合宜实践

弟兄们,我现在已经说完了我的建议,现在交由你们来实践。虽然骄傲的人对此藐视,自私和懒惰的人对此鄙夷,甚至愤怒,但我毫不怀疑,虽然面对罪和撒但的反对,神依然会使用它来唤醒许多祂的仆人,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促进更新的工作。祂的祝福会与现今拯救灵魂的事工同在,给你们这些明白并践行这工作的人带来平安,激起祂通国的仆人支持你们,并加增祂教会的纯洁和合一。阿们。(巴克斯特,《心意更新的牧师》,Richard Baxter, The Reformed Pastor

我们已经详尽考察了家庭探访的一些基本原则。然而,这还不足以支持长老们成功地开展家庭探访,我们尚需花时间探讨如何恰当实践。除非我们能准确描述这一事工,并理解其对长老和会众的要求,否则我们的努力将会徒劳无功。

为家庭探访作预备

要想确保家庭探访取得成功,长老们需要认真预备来开展这一重要工作。

改革宗信仰反对家庭探访时透露出任何律法主义的意味。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是一项属灵的工作,所以取得果效实属不易。鉴于此,我们从来不支持罗马天主教直接使用预备好的手册的做法,他们认为必须使用手册。对于属灵生活,我们只能制定总体原则,并不存在对所有情形都具约束力的具体应用原则。

神也喜悦因祂子民属灵生活多种多样而得着荣耀。任何两位祂的孩子都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问题和经历。因此,家庭探访时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都应交给开展这项事工的长老们来决定。

所以,为家庭探访所做的预备必然只能是总体上的。长老们无法提前决定好自己要说什么,做什么。另外,我们只有在能够合理预测教会成员在某些具体情境下会如何反应时,详细的流程才有价值。因为人心深不可测,只有神才能完全看透,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向他人展现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在解决会众的需求时,必须倚靠圣灵来寻求智慧和引导。

认识到这样的情况,就挑战长老,必须首先预备自己的心。

巴克斯特在其虽然多少有些老旧、但极宝贵的著作《心意更新的牧师》中,用美妙的语句描述了牧师(以及长老)应当对自己的属灵景况做督理的工作。这位令人尊敬的神学家认为,这应包括五大部分:

  1. 务必确保恩典的工作深入贯穿在你们自己的灵魂中。
  2. 务必确保你们不仅自己在蒙恩的境况当中,还满有活力发挥你们的各样美德。
  3. 务必确保你们活出的样式不与你们的教训背道而驰。
  4. 务必确保你们没有活在你们讲道时警戒他人不可犯的罪恶当中。
  5. 务必确保你们不缺乏开展家庭探访事工所需的资格。

长老们只有知晓自己蒙恩的属灵景况,才能开展这项艰巨的工作。他们应该在开始之前就祷告寻求神的帮助,殷切恳求神,确保说出的言语得神的喜悦,且对听众是一种祝福。任何不友善的言行,都可能轻易成为有效开展家庭探访的严重障碍。

每一位长老都要在神面前为着自己对弟兄姐妹的态度交账。任何审查式的态度都是不合时宜的。同样,如果长老们在监督群羊时采取的是暴君般的态度,或表现出高高在上,他们的探访也注定不会成功。

为了确保百姓得到主要的福分,长老们就不能疏于学习神的话,因这话语里藏着所有智慧和知识的宝藏。只有在神话语的亮光中,我们才能理解会众每天面对的属灵问题。同样,在很多场合下,我们需要捍卫真道,驳斥今天如此流行的错误教训。为了智慧和恰当地教导,长老们必须扎根真道,并有能力带着老练和确信为基督耶稣里的真理作辩护。

太多情况下,家庭探访很容易沦为社交拜访。如此一来,每年探访所有成员所花的时间和努力就白费了。但是,如果我们记住奉基督的名进行监督这属灵本分,就不会轻忽开展这项事工所需的预备工作,因为任何人靠自己都不能担当这些事情。

选择最佳的方式

长老们到了成员的家之后,该如何开展家庭探访的事工呢?这便涉及到什么是最为有益的探访方式的问题了。

长老们是应该先问问题,然后期待成员直接给出答案,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属灵景况呢?还是由他们探访的对象来决定讨论的方向?

显而易见,人可以论证支持第二种做法。特别是那些在成圣道路上进深的基督徒,让他们来推进谈话,结果会让人满意。他们自然会提到那些自己或家人最为关切的问题。特别是当他们充分明白在家庭探访过程中,教会成员和教会同工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属灵关系时,这一种方法就能取得成功。如此,我们也能避开了让家庭探访染上任何审讯味道,而不至于使这工作局面变得艰难。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忘了,大多数成员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引导属灵讨论,并使之取得丰硕的果效。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像长老们那样明白自己的需要,而长老的呼召,就是为会众的灵魂守望。另外,我们也不能将正式的家庭探访和自由的属灵交谈(教会弟兄姐妹之间为互相造就而进行的)混为一谈。前者寻求的不仅只是个人的益处,更重要的是要在真理和爱中让基督的整个身体一起成长。

当我们谨记这些关键要点时,就会明白,仔细斟酌探访时需要询问和回答的问题,实属必要。

一些改教先辈的建议

比斯特维德(Biesterveld)在其论述家庭探访的著作中,提到了一些改革宗作家认为家庭探访时必须提及的合宜问题。

比如,泽普鲁斯(Zepperus)认为,牧者应该询问每一位成员对改革宗信仰的理解,还有家庭是否坚持开展家庭敬拜和教导要理问答,以及更进一步问成员是否殷勤听道,出席和领受圣餐。

赫尔米裘斯(Helmichius)着重强调了这项事工的个人特征,认为必须使用家庭探访将迷失的羊带回羊圈。他认为,牧者要么是必须能开出属灵药物的灵魂医生,要么是为受苦信徒辩护的律师。

威廉·堤林克(William Teelinck)是十七世纪初在米德尔堡事奉的改革宗牧师。他提到在庆祝主餐前后开展家庭探访可以获益良多。早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人开始放弃这一做法。在他看来,这对会众的灵命福祉来说是重大损失。

在沃舍斯(Voetius)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家庭探访这一正式工作最为全备的论述。他提到了两种类型的探访:一是在每次庆祝主餐之前,牧者和长老们定期探访;二是偶尔的探访,至少一年一次。在第一种情况下,需要考虑三个事项:首先,信徒是否理解并践行合宜地准备和领受圣餐;其次,信徒是否参加教会的礼拜,是否在家里操练敬虔;最后,信徒是否和邻居和睦相处。如果结果不理想的话,那么长老团就需要继续定期和这样的家庭会面,直到出现好的转变。在偶尔探访的时候,牧者要询问更加个人的问题,比如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属灵状况。如此,伤心的人可以得安慰,软弱的得鼓励,悖逆的被警告。

当然,这份清单可以大大延长,但上面这些已经足以显示改革宗教会在影响力最大、最兴旺的时候教会领袖所坚持的方向。

过去,有人制定了一些长老们可以用作指南的问题清单。这些问题绝不是要求人们严格按常规提问。然而,它们曾经被用作指南,发挥了美好的功效。我们在这里将会列举两份清单,免得失去它们的价值。我们应该谨记,这些问题所反映出的只是当时的社会和属灵景况,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完全照搬就不能有满意的结果。因新的难题源源不断出现,我们也需面对这些难题。然而,因着这些问题的价值,我们将会列举比斯特维德使用的两份指南。

1708年,在苏格兰举办的格拉斯哥会议通过了一项有关“牧者探访”的法案,以此规范苏格兰教会每个牧区对所有家庭的探访,它要求人遵守以下流程:

  1. 牧师拿到家庭所有成员名单之后,需要向所有人简述重生以及过真诚和敬虔信仰生活的必要性;同时,也需教导他们对神虔诚,对人公义、怜悯。
  2. 之后,更具体地对家中仆人说话。比如,提醒他们服事神的职责,要成为有无愧良心、忠心和顺服的仆人。教导神对这样的仆人的赏赐。敦促他们读经、祷告,劝勉他们相爱与合一。最重要的是,努力将主日分别为圣。
  3. 牧师也需根据孩童的理解能力向他们讲话,告诉他们在年幼的时候认识、爱和服事神,以及尊敬父母带来的益处,提醒他们,他们曾经如何受洗献给了主。当他们年纪渐长,学会了恩典之约的本质及其印记,要劝诫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献给神,渴望领主餐并为自己第一次领餐作预备。同样,也要告诫他们需要每天读经,自己祷告,将主日分别为圣。
  4. 牧者向仆人和孩童讲完之后,还必须特意教导家庭男主人和女主人个人对神的本分,以及他们必须关注自己灵魂的得救。要提醒他们在家里促进真信仰和敬拜神的义务:抑制和惩罚罪,促进真敬虔,尊重主日。这里,也当告诫父亲,务必确保每天的家庭敬拜都以祷告、感恩和读经的方式事奉主。另外,牧师必须询问仆人的行为,以及他们履行对神和对人尽责的情况。还有,他们是否忠心参加家庭敬拜和主日的公众崇拜,是否敬虔和真诚。之后,也要问询家主,在他家里,无知的人和软弱的人是否得到教导,他是否以合宜的方式照管和训练孩童。特别是,把孩童送到学校时,他们在学校获得什么益处。此外,还要问他们如何在家里度过主日,证道结束后个人如何度过这一天。在问完这些问题后,牧师如果认为合适的话,也必须加上一些合适的鼓励、引导和劝诫。
  5. 牧师也必须询问家里是否有圣经。
  6. 牧师必须提醒领圣餐的会众铭记和遵守自己的承诺。
  7. 因为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对神有极大的追求和热心,对人们的灵魂有极大的关爱,所以牧师在探访前,在探访中与人交谈时,都必须倚靠神,向神热切祷告。

同一位作者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乌特勒支改革宗教会长老团在差不多五十年前通过的一份决议副本。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通过遵循相当明确的流程,更好地促进长老和牧师的家庭探访工作。如果我们记得当时会众规模的话,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需要有这样一个决定,让这工作更连贯一致。以下是乌特勒支教会的长老们,在去教会成员家里进行探访时所提的问题:

  1. 这个家庭有多少成员?具体都有谁(父亲、母亲、孩子、仆人及其他)?
  2. 是否所有家庭成员都接受了洗礼?
  3. 是否所有家庭成员都将自己置于教会长老团的监督之下?
  4. 家里哪些成员已经得到准许可以领受主餐?
  5. 是否所有家庭成员都忠心参加公众崇拜,特别是在主日的时候(这是因为有时周间也有一些活动)?是否对真理有进一步认识?家庭带领人是否对此调查,特别是在主日的时候?
  6. 家里所有适龄的孩童是否都在基督教学校上学?如果没有的话,具体原因是什么?
  7. 家里还没有领主餐的成员,是否在忠心参加要理问答学习班?家庭带领人是否监督他们为此做预备?他是否明确看到这一工作的果效?
  8. 那些已经得到许可领主餐的家庭成员,是否也忠心使用蒙恩管道?父母在家里是否在这一方面树立良好榜样?
  9. 处于教会惩戒之下的成员表现如何(这问题需私下询问,特别是涉及私下警戒的案例时)?
  10. 家庭带领人是否忠心带领家人祷告和教导神的话语?
  11. 孩童和仆人是否顺服第五条诫命?
  12. 家里是否有儿女已经离开家庭?如果有,他们现在情况如何?他们是否已经认信?他们是否在所在的地方忠心上教会?
  13. 家庭带领人如何为家里仆人的属灵益处守望?
  14. 家里是否有什么困难或问题?是否家里人都和邻居以及教会成员和平共处,取得合一?
  15. 这个家庭在主日表现如何?
  16. 家庭是否根据自己的能力支持穷人和教会?
  17. 家庭是否在任何方面需要教会长老团的建议或帮助?

遵循一个明确的计划

虽然改革宗教会明确反对在家庭探访时固定使用准备好的手册这一做法,但他们基本都强调,要遵循某个明确的计划。几次宗教会议都曾讨论过这项事宜,也为合宜地开展这项工作制定了一些指引。因此,在这里讨论一下执行之后会带来益处的具体计划,就不应算为有过。

首先,需要有一些提前的考虑。参与这项事工的人必须知道这个家庭有多少成员,以及每个成员大概的年纪。在探访之前,可以从教会登记名册中获得这些信息。同样,如果提前了解这个家庭的属灵背景,也会大有裨益。他们已经是参加教会多年的成员吗?还是刚刚信主?有一种可能的危险是,将家庭探访变成简单重复性访问,特别是在大型教会,因会众人数较多,要想让每一位长老熟知整个教会的情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把长老们每年分配到固定的地区,而且教会长老团坚持要长老完成探访后提交报告,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克服这一难题。如果长老们能够记住这些事实的话,就能更好地预备自己解决成员家庭的问题。

但是,要如何开始谈话呢?这可能是整个探访最困难的一部分。简单的聊聊工作或者天气会容易得多,但可能的结果是,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与家庭探访几乎没有关系的事情上了。

有人会以祷告开始,这样会获益颇多。事实上,这确实是合宜的方式,特别是祷告会提醒长老和成员,如果没有主的祝福,探访就不会取得应有的果效。其他人建议以阅读合适的经文开始,接着让经文成为整个谈话的出发点。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困难。因为如果要发挥读经的作用,这些经文就要特别符合这个家庭的情况——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探讨的一般性经文。家庭探访应该和传讲神话语的事工区别开,正是因为家庭探访更个人化,是福音在我们生活里更直接的应用。还有一种风险是,读经的人开始解释经文,导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劝勉上了;但与此同时,长老们根本没有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属灵景况。

如果会众了解家庭探访的性质和目标的话,牧师便可以从直接提问每位家庭成员开始,而不会带来尴尬。为了确保谈话得到恰当的引导,应该询问以下这些问题。

首先,应该询问一些共性的问题,是向所有人发问的。

  1. 是否所有家庭成员都忠心参加属灵敬拜,使用蒙恩管道?一开始提到这样的问题,不会让人惊讶。从成员自己的回答中,教会同工可以得出判断,他们是否对事奉主感兴趣。
  2. 是否每个人在灵命方面都有一定长进,与各自的年龄和处境相称?长老想合宜询问这问题,自己就应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属灵生活的特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期望一位年轻基督徒能和更成熟的基督徒有一样清楚的见证。虽然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在个人层面认识、爱和服事基督,但对基督的知识和经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深。
  3. 家里是否有和睦与合一?不同的家庭成员是否在彼此的关系里彰显出爱和乐于助人?太多情况下,家里的不和谐会极大破坏在信心方面幼嫩的人。所以,父母应当极其刻意小心,要在家中树立爱和敬虔的榜样!
  4. 家里是否会讨论属灵事宜,特别是在主日的时候?现今,世俗主义大行其道,威胁要瓦解教会。所以,培养这一基督徒美德是十分必要的。同样,与此相关的是,家里是否有教义纯正供孩子阅读的书籍?在我们这个时代,印刷材料的影响力甚大,各种各样的图书和杂志都会进入我们的家庭。父亲是否会监督孩子的阅读,特别是年纪小的孩童?同时,询问家里收音机收听什么节目,特别是主日的时候,这也是合宜的,因为这也会影响家庭的属灵教化。
  5. 家里是否忠心地开展家庭敬拜,并且从中获益?在理想情况下,这需要父亲出声带领祷告,殷切阅读经文,如果可能的话,需要为家人讲解这经文的重要性。同样,长老们也应该知道,是否每位家庭成员,即使是年纪较小但已经学会阅读的孩童,都有一本圣经,且自己经常使用。
  6. 还没有在教会宣信基督的孩童和年轻人,是否忠心参加要理问答学习班?他们的学习是否得到一位或两位家长正确监督?父亲是否讲过在人前认信基督的必要性和特权,特别是对家里的年轻人讲这一点;同时也警告孩子,背弃与主的盟约这一可怕的罪?
  7. 家庭成员与教会、特别是与教会同工之间是否有合宜的属灵关系?父母是否通过言行树立好榜样,因着牧师、长老和执事被呼召承担的圣职而敬重他们?
  8. 家庭成员是否参加教会的团契?我们的会众也应更认可这一属灵成长的机会。长老们应该强调此类圣经学习,以及在这样的聚会中享受基督徒团契的价值。
  9. 这家人和邻居关系怎样?这不仅包括基督教会的成员,也包括不信的人。家庭成员是否无论何时何地有机会就为基督作见证?
  10. 家里不同成员在每天生活中表现如何?他们是否知道,自己是“活着的使徒书信,读给所有人听”?长老们可以努力帮助信徒们在头脑和心里建立起这种意识,即整个人生都必须接受圣道规范,人每天的生活都是来自主的圣召。
  11. 这个家庭是否忠心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支持神国的各项事工?这些奉献应在个人祷告之前,伴随着个人祷告。同样,长老应该问父母,是否教导自己孩子为基督作好管家,好帮助他们长大成人,自己生活之后,意识到自己在金钱方面也有对神当尽的义务。
  12. 家庭带领人是否让不同的成员,特别是年轻人更意识到真基督徒是与世人有别?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需要问到的问题。首先,长老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父亲身上,要得知父亲忠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心满意足。1)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头”的地位?他是否每天都努力承担相应的职责?2)他在家里的权柄是否得到所有人尊重?3)他是否行使自己家庭祭司的职责,无论是私底下,还是在公开场合,都为自己、家人和教会祷告?4)他是否关心妻子和孩子的灵命成长情况?同时确保孩子忠心上教会和要理问答学习班,并在家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基督教阅读材料?5)他是否确保孩子们都上基督教学校?如果没有,为什么?6)他是否在个人生活以及和家人与邻居的关系中树立好榜样?

对于母亲,也要问到一些问题。1)作为一位基督徒母亲,她是否晓得自己在家里的位置和影响,特别是在训练孩童方面?2)她是否尽力,以各种方式协助丈夫做好家庭带领人的工作?3)她是否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回应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呼召?如果没有,她在家庭之外工作是否有合理原因?4)她是否了解一边上班赚钱、一边持家的特殊挑战?5)如果她坚持上班的话,她的家庭,特别是孩子是否会在某些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同样,也需要问孩子们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可以询问他们的问题。1)他们是否因着主的缘故,顺服自己的父母和监管人?2)他们是否知道自己与神有特别的盟约关系?在这一方面,父母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已经承诺要教导孩童主的道,并向他们解释得救之道。3)他们是否忠心参加要理问答学习班,并按他们的年龄和受到的训练,从中,以及从传讲神的话语当中获益?4)年轻人是否在准备认信基督?5)他们是否了解教会在基督徒和世界的关系,特别是在使用娱乐方面的立场?6)他们正在预备自己承担生命中的什么呼召?7)他们是否考虑以某种形式全职服事神国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份清单只是给出建议。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套用,无论问题多么好或详尽,都难免会滋生最糟糕的形式主义和律法主义。以上的清单虽然并不完整,但是如果合宜对待每个问题,也不可能在一个小时内提问和回答完毕。所以,如果可能的话,长老们应该事先思考和预备要问的问题。

再次,开展家庭探访的人必须对神托付自己监督的群羊充满深深的爱。正如大牧人知道自己的羊,并能按他们的名字叫他们一样,他手下的牧人也必须熟悉所有人,从而能按需引导和安慰他们。

没有人能够靠自己承担这些事情。在这方面,我们除了需要全面的圣经知识,还需要实际的智慧,了解属灵生命的挣扎;耐心,带领犯错的罪人回归羊圈;坚定,足以抵挡一切的罪,保守教会纯洁;爱弟兄姐妹,虽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软弱和缺点;以及对神的荣耀抱有无限热情。然而,没有一位长老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服事。如果我们缺乏智慧,让我们带着信心寻求那位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祂将供给我们一切所需,甚至将当说的话放到我们的口中。但是,这需要我们在开展家庭探访时,殷勤研读神的话,并热切祷告。愿那些开展这一事工的人能够和使徒一道说:“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林后3:5)

注:本文转载于教会杂志2020年09月号(总第83期)《改革宗教会的家庭探访》

[1] 本文是彼得·德荣所著的《为全群谨慎——家庭探访的原则与实践的研究》一书的第八、九章的内容。Peter Y. De Jong, Taking Heed to the Flock: A Study of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Family Visitation ( Willow Grove, USA: The Committee on Christian Education of the 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 1994). 取自https://opc.org/books/eBooks/Taking_Heed.pdf,2020年8月27日存取。承蒙授权翻译转载,特此致谢。——编者注

About

"Gospel People" means that we understand the good news about Jesus. The bad news is that we have all blown it and we are very aware that none of us is perfect (Ros that Jesus lived a perfect life, died a sinless death, and rose from the grave as a free gift for us (1 Corinthians 15:1-8). Every day is Christmas and the "present" is forgiveness.

Author Profile Image